EN

歲月如歌——記杭州亞運火炬手“搖滾奶奶”董四教

2023/09/12 13:17

  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到將滿80歲的董四教手中。作為11日火炬傳遞紹興站活動的第71棒火炬手,她雙手涂著亞運主題的彩色指甲,高舉“薪火”從人群中小跑而過。

9月11日,火炬手厲成傑和董四教(右)在火炬傳遞中。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

  與董四教相似的是,一群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退休音樂愛好者,組成了一支老年“搖滾樂隊”。面對衰老和離散,他們創造了一種可能性,對抗身體和生活的失控,找到了縫合傷痛、抵抗歲月、怒放生命的方式。

  學會彈奏,他們只是唱歌;注入歲月,他們開始歌唱。

《穿上我的藍色馬甲》

  兩天前,董四教特地為火炬傳遞做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美甲,上面畫著吉他、亞運符號,還有和朋友們堅持做的公益“藍馬甲”。為了迎接亞運,她和樂隊成員把原創歌曲《藍馬甲之歌》改編成了亞運版《穿上我的藍色馬甲》,用歌聲唱響。

  “我在擁抱新的青春,在亞運傳遞我的心聲。我正在活出我的時代,哪怕腳步會慢一點……”

  晌午過後,杭州城北一間明亮的社區活動室裏就會傳來歌聲。十幾個白髮老人身穿藍色馬甲,排練亞運歌曲《美麗亞細亞 好大一個家》《同愛同在》,伴著彈奏十分響亮。

  這支樂隊中,年紀最大的主唱洪爺爺已經87歲。這些老年手風琴手、貝斯手、鼓手和吉他手,曾經是醫生、老師、翻譯、會計、工人、企業家……如今,音樂成了他們的共性。

  隊長董四教64歲時才開始學習吉他。

  2007年,她在報紙上看到老年大學吉他班的招生信息。報名後,她“著了魔”一般:吉他立在床頭,睡醒了就練;擇菜、切菜時,謄抄的詞曲譜擺在隨手可見的地方;騎自行車時,腦海中的和弦忘記了,要停下車來拿出譜子看一看……

  對老年人而言,學吉他並不容易。左手是和弦指法、右手是彈撥節奏,加上歌詞記憶相互配合,需要加倍努力練習。手指控制力減弱,力量不足,按輕了聲音不準,按重了手指像被火燒,洗菜時痛得鑽心。“我們這些老人,個個比學生時讀書還刻苦。”董四教説。

  吉他班開班時30多人,後來只剩下4人,董四教留到了最後。2009年,她和幾個老同學經常相約在西湖邊的曲院風荷排練,以荷花盛開的風景為屏,這支由老年人組成的樂隊,名字就叫“風荷”吉他隊。

  董四教説,老年人的時間過得很慢,總要找到一個團體,不論你喜歡什麼。除了彈吉他,她和夥伴們每星期跳兩次舞,大家一起游泳、爬山、逛西湖、交流音樂,現在有社區提供的排練室使用,沒有了風雨的侵擾,“像家一樣”。

  作為隊長的她“不願意放棄每個隊員”,有的隊友樂理知識欠缺,或者經常出現小失誤,她會耐心教導。當樂隊排練新的歌曲,她的指令簡單卻嚴格:每個人每天聽50遍。沒有技巧,他們的練習靠的是重復的努力。

  “我們這代人經歷了許多國家大事,但亞運會開在家門口,一輩子還能碰到幾回?”一位樂隊成員説,“我們的演唱不完美,但我們熱愛這個氣氛,音樂聲一響,好像可以忘記一切煩惱。”

《藍色絲巾》

  “藍色的絲巾它不會變,變的是我柔嫩的手。藍色的絲巾它不會丟,丟的是你那雙眸……”

  每當唱起這首《藍色絲巾》,董四教就會切換成她原本的聲線,好似留聲機裏流出的音符,顫音婉轉,如泣如訴。

  這是她在丈夫離世後自己創作的歌曲,那條“藍色絲巾”就是愛人老邱送給她愛的禮物,如今已舊得泛白。

  少時,董四教跟著姐姐在雲南長大,1960年來到杭州,成為一名小學教師,與原杭州大學教師老邱相識,兩人情投意合,相知相伴。

  彼時老邱知曉女友的生日,卻送不起昂貴的禮物,到絲綢市場挑了一塊藍色絲巾,董四教很喜歡。在她心中,有一位互愛互敬的伴侶就是幸福。結婚時,他們買了一台收音機,裏面播放的聲音成為她對音樂最初的認識。

  2005年,老邱離世。年過六旬,遭遇一場無法排遣的孤獨,對董四教來説是很大的打擊,“成日沉浸在思念的痛苦中”。

  直到吉他班招生。回憶起從前丈夫拉二胡、自己吹口琴的日子,在兒子的鼓勵下,64歲的她報了名。起初想法很簡單,心靈有了支點就能照常生活,她希望每年掃墓時能唱歌給天堂的他聽。

  想他的時候,董四教就自己抱著吉他輕輕歌唱,“就像他在身邊,聽得到一樣”。家中的穿衣櫃裏,至今還珍藏著老邱送的幾十塊絲巾。

  自從開始彈琴唱歌,董四教逐漸開朗起來,也不再刻意回避舊物。2011年,她帶著這段故事上了電視,演唱完一首《因為愛情》,她聲音微微發顫,對著遠方説,“老邱,我在上海最好的音樂廳為你歌唱,你聽到了嗎?”

  音樂成為董四教與往日連接的方式,也支援她繼續過好眼下的日子。她説,以前唱起《藍色絲巾》總能看到他的眼神,如今再唱起,少了很多悲傷,多了一份溫和的力量。

  什麼樣的歌聲能打動人?董四教的回答是:飽含真情。

《怒放的生命》

  董四教家中,窄小陳舊的木床一旁,靠近窗戶位置擺放著一把木吉他。每天清晨,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刻,她起身,拿起吉他,練習和弦指法、背誦歌詞。

  練習時,她自己架起一台相機,《丁香花》《癡心絕對》《彩虹》《十年》……喜歡聽的歌她都學著彈唱。從2010年7月拍攝第一條視頻至今,200多條視頻見證著她彈唱的進步,也記錄下她慢慢變老的13年。

  2018年,在一檔電視欄目上,這些抱著樂器的老夥伴開始嘗試轉型——紅色皮褲、皮背心、黑墨鏡,音符偶爾落拍,音調裏透著一股老戲或是民歌味道,一首老年搖滾版《怒放的生命》驚艷全場。

  對這些老年樂迷而言,搖滾更令人釋放。在搖滾音樂激昂的鼓點中,他們找回年輕時的生命力。

  董四教説,青春就是有活力,有追求,有夢想。從前那些夢不到的,老了之後竟然兜兜轉轉實現了。

  這幾年裏,樂隊的大提琴手老胡查出了肺癌,幾次化療下來,頭髮快掉沒了,但每次出現依然襯衫筆挺,樂隊成員們陪他完成了最後一次表演。另一位79歲的主唱,因為身體不好,實在走不動路了,沒法每場排練必到。

  人到晚年,生老病死見得更多,行有餘力,不如珍惜每次能相聚的時刻,把剩下的日子過舒坦。“活著的人要把每一天過得更有意義。”董四教説。

  如今,他們在社區做志願者,上街宣傳反詐,到福利院、孤兒院公益演出……“在身體好的情況下好好活著,多做一些對別人有幫助,自己也感到開心的事情”,這是他們延展生命的方式。

  “再不瘋狂我們就更老啦!”音樂響起,他們在律動中怒放自己的“青春”。

來自杭州亞運會官網

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

為了查看本網站並享受更好的線上體驗,
請免費更新您的瀏覽器。

首頁